看《南京照相馆》有感:历史的底片,不容篡改的光

发布时间:2025-08-19   作者:管理员   阅读:0 次

8月15日,支部组织观看《南京照相馆》,银幕上的灯亮又暗,我走出电影院,许久没有说话,仿佛仍被那台老相机“咔嚓”一声定格在1937年的南京。影片里没有太多血淋淋的特写,却用一张张照片的显影、褪色、再显影,把30万亡灵的呐喊层层叠加,压得人透不过气。那一刻,我更深切地明白:南京大屠杀不是可以任人涂抹的“事件”,而是一段被铁证如山的底片固定下来的历史。任何试图把它说成“仅数千人遇难”、任何用所谓“学术质疑”去稀释数字的伎俩,都是在底片上泼硫酸,想让它永远模糊。可惜,底片一旦曝光,影像就永远存在——30万,是岁月也抹不去的显影剂。  

然而为什么日本政府至今仍不肯为南京大屠杀正式谢罪,甚至年年有人去靖国神社拜鬼?从甲级战犯牌位前的香火,到教科书里“进出”中国的表述,再到某些政客把侵华战争说成“解放亚洲”,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日本右翼并不把当年的屠杀视为罪恶,而是视为“未竟之业”。没有反省,就没有真正的和平;没有道歉,加害者的幽灵就始终在东亚徘徊。我们若对此麻木,就是第二次被屠杀。

狼子野心,并不会因为时间而风化。影片里有一个细节:吉祥照相馆里挂的镜框被日本兵砸碎,八十年后,那些裂痕犹在。现实中,日本突破“专守防卫”、建造航母化的“出云号”、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鼓噪“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哪一道不是裂痕的延伸?历史的玻璃碎了可以重镶,国土的裂痕却要用血去补。警惕不是仇恨,而是自卫;防范不是挑衅,而是守护。只有把防空识别区、把055大驱、把东风速递时刻擦亮,才能把新的“裂痕”挡在国门之外。

走出影院,马路上的太阳光亮得耀眼。80多年前,南京曾被火海映得通红;今天,它用LED屏展示着5G、AI、国产大飞机。历史与现实在脑海叠印:自强才是对亡灵最好的告慰。我辈若不能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强大,就愧对那些在照相馆里留下最后一张全家福却永远等不到取片的人。钢铁长城,不只是导弹与航母,更是实验室里的芯片、田地里的种子、码头上的吊车、课堂里的公式。我们每拧紧一颗螺丝、每写好一行代码、每一个创新和发明,都是在为新的长城添一块砖。

离开影院前,我回头望了一眼影院海报上那些人的照片,他们沉默而凝重,却仿佛在问: 

“我们胜利了吗?”

多想告诉他们:“我们胜利了,再过几天就是我们抗战80周年的纪念日,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