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地活着

发布时间:2018-05-28   作者:admin   阅读:0 次

优 雅 地 活 着

张敏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迟暮依旧美人,末路仍是贵族。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出生北京,一个出生名门的女子。优越的家世,精致的容貌,高贵的气质,更可贵的是她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拼才华,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

上苍眷顾她,却不会永远厚待她。在她嫁了一个优秀的意中人,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儿,完美的人生实现之后,磨难接踵而至。中年,丈夫因病去世;51,遭遇文革巨大冲击;经历七年牢狱之灾;出狱后面对女儿离世的巨大痛苦,和得知女儿竟是被活活打死扔下楼的残忍真相;73岁孤身前往美国重新开始……

苦难,连番袭来,看看郑念如何选择生活的吧。

中年,丈夫因病去世后,她没有悲悲戚戚度日,而是选择了坚强营生。她扛下了生活的担子,开始担任壳牌石油公司英籍总经理顾问,有时代理总经理。郑念凭借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做出了一个男人才能够在那个时代做出的成就。而她的生活态度,一如她的个人回忆录《上海生死劫》中对居所的描述:窗上有帆布蓬遮,凉台上吹挂着绿色的竹帘。就是窗幔,也是重重叠叠,有条不紊地垂着。沿墙一排书架,满是中外经典名著。幽暗的灯光,将大半间居室,都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但白沙发上一对缎面的大红绣花靠垫,却还是鲜亮夺目,扎眼得很。

失去丈夫后,她选择了坚强而优雅地过活。

51岁,遭遇文革巨大冲击的她没有哭泣嘶喊,而是平静地对女儿说:“待文革过去后,我们再布置一个新家。它同样会十分美观舒适的。不,它会比过去更美好。”

接下来,是长达七年的牢狱之灾。

她在狱中受到无数次审讯、拷打,被逼迫认罪——承认自己是“间谍”。但是,她始终坚持着做自己,不屈服于威胁恐吓,不屈服于恶劣环境,五十多岁的她,依然努力认真地活着。她“将布满尘埃的玻璃仔细地擦了擦——这样阳光就能透过玻璃照射入室了。”

狱中的折磨丝毫不会因为她是女子、是老人而有任何的宽待。即使如此,她依然倔强而努力地活着,不哭嚎,不求饶,凭一身骨气,撑着虚弱的身体,努力地活着。

直至出狱,她没有认任何罪名,也没有“揭发”任何人。

年近花甲的郑念终于被无罪释放。然而等待她的,是女儿已经离世的惊愕消息,更让她悲愤的是女儿竟是被活活打死扔下楼的残忍真相。面对命运的劫难,她没有因此变得戾气暴敛,哀怨痛苦,而是选择了顽强地活下去。

65岁,郑念孤身一人来到美国,开始了她孤独而勇敢的一个人的生活。她总是乐观又精力充沛地迎接上帝赐给她的每个新一天,总是优雅而倔强地生活,总是温和而宽容地与这个世界共生,总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94岁,郑念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赠予她美好却不曾善待于她,而她依然心存热爱的世界。

一个传奇的女子,用她独有的方式,优雅地活了一辈子。

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一生,并非风光无限,平坦通途,著名的“乌台诗案”成为影响他人生的转折点。“乌台诗案” 103天地狱般的牢狱生涯,令四十三岁的苏轼几次频临被砍头的境地,经历了无法想象的牢狱摧残。

出狱之后,苏轼并未一蹶不振。在他心情郁闷时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在他心念彻悟后,写下了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被贬黄州,苏东坡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任职杭州,苏轼组织修建了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名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成为如今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苏轼一生,组织筑建了三条长堤,另外两条都是在被贬之地。

享负盛名的美食“东坡肉”相传为苏东坡发明创制。磨难,不只教会他成长,更让他热爱生活。

杭州之后,由于政见不合,苏轼再次被贬。苏轼却把被贬之地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树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间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来此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带给苏轼深刻的人生思考,使他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他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更多的诗词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苏轼的诗词表现出的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诗词意境的哲理蕴味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他并未因此而意志消沉,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轼,体现宋代文化精神的典型人物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历经坎坷,宦海沉浮。即使在穷尽处的末路之后,仍能重新崛起,超然世间,这才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我们向往安宁平静的生活,不愿面对挫折失败,但人生的路,若只有风平浪静,哪里来海阔天空。人生苦难到极致,淬炼到极致,你会发现,所有曾经历的苦难挣扎、失败痛楚,其实都是人生积累的宝贵财富。正视苦难,奋发图强,才能从苦难中超越,涅重生;正视苦难,优雅生活,才能体会生命的珍贵,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