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一词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是人类在文明开外的本能中具备的潜意识。而它能在时代大潮中亘古不灭,想必自有其独特之魅力。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信仰筑出了一个淡泊名利、追寻理想的时代。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在获得双学位后,放弃去跨国公司做都市白领,毅然来到湖南衡山的小山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有人说他是理想主义者,但秦玥飞称自己是“有理想的践行者”,尽管农村社会复杂性超乎他想象,但他仍去适应、学习、分析,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漫漫人生中,谁人没有理想?而在这花花世界里,能挣脱名缰利锁,去追寻自己理想并付诸实践的,才能算是真正的青春掌航人。掌航需要的是正确的信仰之风,以端正前进的航向。从流芳百世的“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到今敢想敢做,不忘初心的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那种对党和对人民负责的信仰在炎黄子孙中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信仰,使人拥有追梦的勇气。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信仰漾出了一个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时代。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曾在最美好的30年时光里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甚至不得不与家人切断联系。青年时的他义无反顾,只求为国家核潜艇事业献力,俯首甘为孺子牛。如今,92岁的他仍不愿退休——“只要祖国需要,血,可以一次流光,也可以一滴一滴慢慢地流。”中国不乏夸夸其谈的爱国者,难得的是那些身体力行精忠报国的铁血青年。正需如闫肃先生写给黄旭华的诗中,坦然称赞其对党和国家忠诚的信仰——是那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信仰,使人拥有清楚的路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信仰炼出了一个苦尽甘来、焕然一新的时代。我们的青年,我们的共产党,亦是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才得以有了今天欣欣向荣的模样。一路走来,我们迷茫过——幸得新文化运动识清了目标;我们犯过错——幸得遵义会议指明了方向;我们屈辱过——幸得新中国成立,我们终是站起来了!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一切胜利,都依赖信仰作为支撑。若无独立雪耻的信仰,革命战士怎能前仆后继?若无启智建国的信仰,青年学生怎能舍生取义?若无强国富民的信仰,共产党员怎能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信仰,使国人变得自立、自强,最终让国家独立、富强!
诚然,是信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些年,我们谈论最多的是信仰,国民在思考,国家也在思考。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知耻而后勇。激发斗志,奋起直追,怀揣对我党的坚定信仰,才能努力朝着中国人该有的正确方向勇往直前。
时代的大潮仍在滚滚前进,国人的力量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今天,我们作为正当壮年的中年人,浸润于党的荫泽下,坚定地立于祖国大地上;今天,我们作为筑梦人,已准备好将个人理想与家国大梦做大做强;今天,我们作为开拓者,义无反顾地走向强国之路的前方!所谓国人者者,诚应不迷茫、定方向,时刻铭记“心中有信仰,民族有希望,祖国有力量。”请以信仰为光,掬一束照亮于时代之歌中,借那光的力量,将时代之歌讴颂得嘹亮而铿锵!陈学琴